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佛學」標籤的文章

辨別「邪、魔、外道」

辨別「邪、魔、外道」 佛法的核心     佛法的核心為 「 緣起 」、「 諸行三相 」 (又稱「三辨識」,即「無常」、「苦」、「無我」;對應大乘佛教的概念是「 三法印 」)、「 四聖諦 」。具體的實踐方法在「四聖諦」當中第四諦的「道」,也就是「 八支聖道 」(又譯為「八聖道」、「八正道」) 。 註:「八正道」可總結為「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正語、正業、正命」為「戒」,「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定學」,「正見、正思維」為「慧學」。依據: [ 《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識》- 維基百科 ]。經文出處:[ 巴利語經藏《尼伽耶》之《相應部》卷五十六第十二《諦相應》之 《轉法輪品》 ]、[巴利語經藏《尼伽耶》之《長部》 卷六《摩訶梨經》 、 卷八《迦葉師子吼經》 ]。     [引用] 佛陀即 將入般涅槃的當晚,遊方者「須跋陀」(Subhadda)前往求見,希望能解自己對正法的一些疑惑。佛陀告訴他:「須跋陀!任何的教導,若其中沒有「聖八支道」,在那裡就找不到一果沙門、二果沙門、三果沙門,以及四果沙門。」[《長部》 卷十六《大般涅槃經》 ]      [引用] 如此,佛陀立下了評估任何教法的兩個原則 (即「 八支聖道 」及「 四果 」)。我們應該參考佛陀立下的兩個原則:如果一個教法包含下述的「聖八支道」,那裡就找得到四種沙門,就能斷除煩惱。(註:斷除束縛於輪迴的一切,因此能出離生死輪迴)      • 戒蘊:正語、正業、正命      • 定蘊:正念、正定、正精進      • 慧蘊:正思惟、正見      [引用] 我們不應只憑傳統、書本來判斷一個教法,我們應用親身經驗來評估。佛陀為須跋陀說的兩個原則,讓我們有能力自己作判斷。這些原則對追求正法的人而言也是個很大的鼓勵,亦即,「在此教法中,如果比丘正行而住(自修並傳播佛陀的教導),世間將不會缺少阿羅漢」。     [引用] 佛陀說法時,他並未批評其他教法。他只說,唯有在具備「八聖支道」的教法中,才會有能斷除煩惱的真正沙門。佛陀教導的這條道路,是尋找真理與證悟的方法,嚴格來說並不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