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馬哈希尊者 / Mahāsi Sayadaw」標籤的文章

馬哈希大師(Mahāsī Sayādaw)— Vipassanā(內觀、觀智)、「純觀乘」、「觀業處」修習法

圖片
馬哈希 大師 (Mahāsī Sayādaw U Sobhana) [圖片來自: Buddho.org ] 前言 [2023-03-06 陸續有更新]                   如果您想要閱讀《大念處經》,這部分的內容已拆分為單獨的一篇文章: 「 《大念處經》... 」,歡迎前往閱讀。         關於近 代緬甸上座部傳統所教導的Vipassanā(內觀、觀智)方法,較為有代表性的有馬哈希大師(Mahāsi Sayādaw)、葛印卡(S. N. Goenka)居士以及帕奧大師(Pa Auk Sayādaw)三位。這三位所教導方法的主要差異在於對「 止 」 和 「 觀 」 分配比重 的 不同,而共同點都是對於 「 無常 」 、 「苦」和 「無我」洞察的 「 觀智 」。資訊來源: Bhikkhu Analayo 〈 The Dynamics of Theravāda Insight Meditation 〉 ( 上座部觀禪的原動力 ) [ 中譯版 ];English [ PDF ]、[ HTML ]。       關於「止」、「觀」修練的「目的」和近代緬甸Vipassanā「方法」的簡要介紹,可參閱 Amadeo Solé-Leris (1926–2017;西班牙裔,英國籍;) 著作的英文書籍《Tranquillity and Insight》(BPS, 1992) [ To Get ] 的以下五章。 .Ch. 3. The Two Branches of Buddhist Meditation: Samatha (Tranquillity) and Vipassanā (Insight) . C4. Concentration, the Basis for Meditation;介紹: 預備定 ( 遍作定 )、 近行定、 剎那定和 安止定。 .Ch.  5. Samatha: Development of Tranquillity; 介紹:止。 . Ch. 6:介紹 Satipaṭṭhāna(念住,四念住) .Ch. 9. The Prac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