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大乘經典?──大眾部與「方等」(方廣)經典;辛嶋靜志
誰創造了大乘經典 辛嶋靜志( 1957-2019 ) ● 〈誰創造了大乘經典──大眾部與方等經典〉辛嶋靜志 著;裘雲青 翻譯; 2017 [ PDF ]、[ 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 ] [摘錄] (PDF, p. 012) (...) vevulla 有多種不同形式,巴利語有 vedalla 、 vetulla 、 vetulya ,佛教梵文有 vaidalya 、 vaitulya 、 vaipulya ,而其詞源不詳。 (...) 如上所見,這一形式在早期漢譯中被譯為「遺曰羅」 ( 註: ㄧˊ ㄩㄝ ㄌㄨㄛˊ ) 、「遺曰」,其原詞必是 vevulla / vevull(a) 。後來的漢譯中被譯為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組「方等」。這兩個漢字為同義詞,均義為「齊,整」,顯然是在翻譯 vaitulya 時聯想到了梵文Skt. tulya (「等同」)。因此「方等」 的印度原語一定是 vaitulya 、 vetulla 或與其類似的詞形。 下面我們會看 到,「方等」之後有一個與它類似的詞「方廣」出現了。作為漢語複合詞,「方等」自然,而「方廣」生硬。筆者推測,譯者草率地用「廣」代替了「等」,創造出了「方廣」,而這一變化也反映出 vaitulya / vetulla 到 vaipulya (「偉大,很大」)的變化。 [摘錄] (PDF, pp. 059-060) 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大眾部僧人創作了新經典,這些新經典常常由提問和回答構成,以此譴責保守派對於佛教教義的解釋,並稱這些新經典為 vedulla / vaitulya (Blog版主註:異端,標新立異),意味著它們作為佛之經典雖「不正規」但「無與倫比,蓋世無雙」。以後這一稱呼變為更加具有積極意義的稱呼,即vaipulya(「完備,豐富,富足,充裕」;)。很久以後這些新經典也開始被稱為 mahāyāna-sūtra (大乘經)。那些創造、背誦、抄寫、閱讀及 宣揚這些新經典的人們最初並沒有自稱是「大乘教徒」,因為他們首先是大眾部僧人。因此,自然而然早期印度經典中沒有出現過「大乘」這樣的文字,絲毫不是 Schopen 認為的那樣,大乘佛教曾是一個「少數人的運動」。而事實則恰恰相反。從早期漢譯及近期發現的犍陀羅寫本 我們可知,大乘佛教徒們創造出大量新經典,隨著時代的變遷,大乘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