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66到1873 年「錫蘭大辯論」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在「錫蘭大辯論 」 振奮了全國民眾對「上座部佛教」信心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23 - 1890) (圖片來源: Life and times of Most Venerable Migettuwatte Sri Gunananda Thera | Daily News ) 歷史背景 - 斯里蘭卡佛教的興衰與轉變的契機 近代 在大乘佛教影響,以及殖民主義的統治下,維繫了兩千餘年的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受到巨大挑戰,尤其受到英國殖民者的破壞和打壓。從16世紀起,基督教傳教士和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者曾試圖將斯里蘭卡基督教化,受到佛教徒的反抗。[ 斯里蘭卡佛教 - 維基百科 ] 十九世紀,在英國殖民政府鼓勵下,大量基督教傳教士湧入錫蘭,各式教會紛紛成立,協助英殖民政府建立學校,企圖以教育來間接廢除佛教。就讀這類學校較之佛教學校有更多特別優厚的權利,舉凡學費、假期、就業等,皆由政府輔助安排。一時之間,基督教人口暴增,錫蘭佛教受到嚴重威脅。很多佛教徒,甚至不敢公開自己的佛教徒身份。[ 中興錫蘭佛教的達摩波羅 - 星雲大師文集 ] [ 奧爾科特 Olcott - Pali 聖典 ] 在19世紀末,一項全國性的佛教運動爆發,有一位「上座部佛教」僧人「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挺身而出與「基督新教」進行公開辯論,讓民眾瞭解兩教教義的顯著差別和優劣,也讓民眾瞭解佛教的思想。這樣公開的辯論,從1866年到1873 年持續了七年,其間一共隆重舉行了五次。 最後一次是1873 年8月26、27兩日在「巴那都羅」(Panadura)的公開大辯論。「基督新教」方面在辯論的一天,就有來自各個教派的傳教士和神職人員,包括浸信會、衛斯理會等,從錫蘭島的各個地方湧入為他們準備的大房子裡,包括一位頗有名氣的東方學者給予協助。「佛教」則有大約兩百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