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66到1873 年「錫蘭大辯論」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在「錫蘭大辯論振奮了全國民眾對「上座部佛教」信心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23 - 1890)

歷史背景 - 斯里蘭卡佛教的興衰與轉變的契機

        近代在大乘佛教影響,以及殖民主義的統治下,維繫了兩千餘年的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受到巨大挑戰,尤其受到英國殖民者的破壞和打壓。從16世紀起,基督教傳教士和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者曾試圖將斯里蘭卡基督教化,受到佛教徒的反抗。[斯里蘭卡佛教 - 維基百科]

        十九世紀,在英國殖民政府鼓勵下,大量基督教傳教士湧入錫蘭,各式教會紛紛成立,協助英殖民政府建立學校,企圖以教育來間接廢除佛教。就讀這類學校較之佛教學校有更多特別優厚的權利,舉凡學費、假期、就業等,皆由政府輔助安排。一時之間,基督教人口暴增,錫蘭佛教受到嚴重威脅。很多佛教徒,甚至不敢公開自己的佛教徒身份。[中興錫蘭佛教的達摩波羅 - 星雲大師文集] [奧爾科特 Olcott - Pali 聖典]

        在19世紀末,一項全國性的佛教運動爆發,有一位「上座部佛教」僧人「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挺身而出與「基督新教」進行公開辯論,讓民眾瞭解兩教教義的顯著差別和優劣,也讓民眾瞭解佛教的思想。這樣公開的辯論,從1866年到1873 年持續了七年,其間一共隆重舉行了五次。

        最後一次是1873 年8月26、27兩日在「巴那都羅」(Panadura)的公開大辯論。「基督新教」方面在辯論的一天,就有來自各個教派的傳教士和神職人員,包括浸信會、衛斯理會等,從錫蘭島的各個地方湧入為他們準備的大房子裡,包括一位頗有名氣的東方學者給予協助。「佛教」則有大約兩百位「上座部」僧人參加。儘管湧入現場的民眾多達五、六千人,但都自發性地保持秩序和安靜。

        在辯論進行的兩日期間,「基督新教」方面先後推派了兩位博學的牧師,它們分別是能說巴利語(Pali)和梵語(Sanskrit)的「David de Silva」,以及「F. S. Sirimanne」。「David de Silva」首先引據佛教經典有關「五蘊」、「無我」等作為質疑的依據,質疑佛教教義對「靈魂」和「造物神」的否定。然而「瞿那難陀」尊者不僅用明確、易懂的論述闡明這些觀念,並且列舉了「基督新教」聖經當中諸多荒謬與前後不一致之處。

      在第二天辯論的結尾,已明顯呈現優勢的「瞿那難陀」尊者最後一句話還沒有說完,「薩杜」(Sādhu;善哉)的呼喊聲就從在場的數千人中發出,少數警察試圖維持秩序,但沒能讓群眾停止。一直到「瞿那難陀」尊者再次站起,向群眾揮手示意,人們才重新安靜下來。這場大辯論大大振奮了錫蘭全國民眾對「上座部佛教」的信心。[奧爾科特 Olcott - Pali 聖典] [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 Wikipedia] [Life and times of Most Venerable Migettuwatte Sri Gunananda Thera | Daily News]

        在美國,神智學會創辦人之一的「亨利·奧爾科特」 (Henry Stell Olcott) 正是因為在美國看到了記錄這場辯論的小冊子之後決定前往斯里蘭卡,成為首位正式轉向佛教信仰的歐美神學家,並且在斯里蘭卡的佛教復興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斯里蘭卡佛教 - 維基百科] [亨利·斯太爾·奧爾科特 - 維基百科]

相關資料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23 - 1890)

    「上座部佛教」僧人,於1873 年大辯論徹底擊敗了基督教徒,振奮了錫蘭全國民眾對佛教的信心。參考資料: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 《The Great Debate -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 - Face To Face》;巴那都羅(Panadura)大辯論 (1873 年) 的內容只有英文版,沒有中文版

English version

Download source 1: [PDF] (Size: 47.5 MiB ); Website: [Dhammikaweb
.Download source 2: [PDF] (Size: 4.24 MiB ); Website: [The Great Debate - Google Books

• 亨利·奧爾科特 (Henry Stell Olcott)

    亨利·奧爾科特(1832年8月2日-1907年2月17日)神智學協會的創始人及首任主席,首位正式轉向佛教信仰的歐美神學家。他在斯里蘭卡佛教復興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九世紀的錫蘭(今斯里蘭卡)佛教,受基督教傳教的壓制,日漸衰敗,很多佛教徒,甚至不敢公開自己的佛教徒身份。

    在公元1860年,至1870年的十年間,有一群比丘,開始嘗試,改變這種現狀,他們設立印務所,印刷各種佛教宣傳小冊子,向人民宣說佛教的教義,以及佛教受到的迫害。他們建立佛教學校,幫助佛教徒的子弟,進入學校學習,並鼓勵佛教徒,保護神聖的佛教。

    在19世紀末,一項全國性的佛教運動爆發,「上座部佛教」僧人「瞿那難陀」尊者(Mahotti Vatte Gunananda)與基督教進行公開辯論。這種公開的辯論,從1866年,持續到1873 年,其間,一共隆重舉行了五次,最終徹底擊敗了基督教徒。這次辯論,大大振奮了錫蘭全國民眾對佛教的信心。

    辯論結束後,「瞿那難陀」尊者,將辯論講詞,翻譯成英文,印刷成冊,並寄到歐美各地,廣泛宣傳。這份辯論講詞,被當時已經成為美國陸軍上校的亨利·斯太爾·奧爾科特,和他的妻子波拉瓦斯基(H.P.Blavatsky)讀到,夫婦二人,非常受感動,並在1880年,決定到錫蘭研究佛教,幫助錫蘭佛教界,重振佛教。他們,首先在可倫坡,成立了「佛教神智學會」(Buddhist Theosophical Society),學會的宗旨,是促進世界,各宗教間的和平友好,及保衛宗教,不受壓迫。學會先後開辦了很多學校,教授英語和僧伽羅語,讓佛教徒的子弟就讀。

    奧爾科特上校,見錫蘭民眾,多數是佛教徒,但每逢,佛教重要節日,卻得不到休假,他覺得,對佛教徒,非常不合理,遂以個人名義,直接向英國外交部,殖民地大臣交涉,使英國駐錫蘭總督同意將佛教衛塞節(佛誕節)做為全國公休假日。

    [亨利·斯太爾·奧爾科特 - 維基百科]

    [奧爾科特 Olcott - Pali 聖 典]

佛教神智學會

The Buddhists and Colonel Olcott in Colombo (1883)
(圖片來源:Buddhism and Theosophy - Wikipedia)

    亨利·奧爾科特 (Henry Stell Olcott) 和他的妻子所成立。 [Buddhism and Theosophy - Wikipedia]

國際佛教旗

    亨利·奧爾科特 (Henry Stell Olcott) 於1880年所設計 [國際佛教旗 - 維基百科]


• 法護尊者(Dharmapāla, 1864年9月17日—1933年4月29日)

法護尊者 (Dharmapāla)
(圖片來源:阿那伽里迦·達摩波羅 - 維基百科)

    法護尊者是近代錫蘭(今稱斯里蘭卡)的民族英雄,是領導錫蘭獨立運動反對英國統治的主要人物。他不僅致力於斯里蘭卡佛教復興,還使得印度佛教在滅絕了數個世紀之後得以恢復。法護是近代首位在亞洲、北美洲和歐洲三大洲同時弘揚佛法的佛教徒,也是佛教在西方傳播的重要人物與先驅。[阿那伽里迦·達摩波羅 - 維基百科]

法護尊者的生平與傳記

    「法護」從小在佛教氛圍中長大,後來被送入基督教會學校學習。在那裡,他因身為佛教徒而備受校方和教師的歧視和欺辱。1878年,「法護」轉入托馬斯附屬貴族學校,但不公平的待遇並沒有結束。然而就在托馬斯就讀期間,「法護」接觸到在與基督教辯論中獲得勝利的「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兩人結識後一見如故...[阿那伽里迦·達摩波羅 - 維基百科]

    「法護」在訪問美國期間,他聽講了波士頓哈佛大學一堂心理學的課,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教授所指導。該教授對「法護」為教為國的熱忱極表敬意,早已心儀這位國際知名的佛教領袖,遂邀請他上台授課。在聽完「法護」概述佛教心理學之後,詹姆斯教授大為讚歎佛法的奧秘與廣袤,他鄭重表示──這將是未來二十五年內,人人都必須學習的心理學。[中興錫蘭佛教的達摩波羅 - 星雲大師文集]

    [生平] 阿那伽里迦·達摩波羅 - 維基百科

    [傳記] 中興錫蘭佛教的達摩波羅 - 星雲大師文集


• 摩訶菩提會 (Maha Bodhi Society)

    1891年5月,該會建立於錫蘭(今斯里蘭卡)可倫坡,創始人是「法護尊者」,其目的是要收復、維護印度菩提伽耶等佛教聖地及在世界各地復興佛教。是一個國際佛教國際組織,總部在印度。[摩訶菩提會 - 維基百科]


另一則故事 佛教古蹟 桑奇佛塔 (Sanchi Stupa)

    桑奇佛塔 (Sanchi Stupa) - 佛陀的兩大弟子,舍利弗(Sariputta)及大目犍連(Maha Moggallana)的遺骨出土處。

• 桑奇佛塔的簡介 [桑吉 - 維基百科]

• 桑奇佛塔的文物照片 (英文) [Sanchi - Wikipedia]

• 全人類的珍貴遺產—桑奇  林許文二、陳師蘭 [PDF] [網頁版]

• 千年桑奇:尋訪印度桑奇佛塔—桑奇佛塔重現世間  林許文二、陳師蘭 [PDF] [網頁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穿越生死,心的旅程:創古仁波切中陰救度法教授》摘錄

馬哈希大師(Mahāsī Sayādaw)— Vipassanā(內觀、觀智)、「純觀乘」、「觀業處」修習法

阿姜曼(Ācariya Mun)、戒尼喬(Mae-Chee Kaew)、阿姜摩訶布瓦(Ācariya Mahā Boowa);近代泰國森林頭陀行的阿羅漢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