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電子書閱讀工具 - PDF-XChange Editor、Calibre、QTranslate;讓Youtube顯示中英對照雙語字幕

圖片
●  PDF-XChange Editor  免費版(沒有使用期限,進階功能才須要付費)[ 軟體網頁 ]     這裡介紹的是使用電腦(Mocrosoft Windows系統)閱讀PDF,並且搭配這個軟體。免費使用版所開放的功能已經足夠豐富,包括:螢光筆標記、註記、編修書籤(bookmark)、OCR(字元辨識)等,不會像其他同類軟體強制加上免費試用的水印或戳記。 範例:使用 PDF-XChange Editor 免費試用版對PDF做螢光筆標記 (Comment → T Highlight) 範例:Search → Ignore Diacritics (忽略變音符號) ●  Sumatra PDF  - 功能簡單的閱讀器(免費軟體)[ 軟體網頁 ]     可以閱讀副檔名為 epub, mobi, DjVu, CHM, pdf 等多種檔案格式的電子書。     建議使用後面接著介紹的「Calibre」,功能全面。 ● Calibre - E-book management  - 功能全面的電子書工具(免費軟體)[ 軟體網頁 ]   .可以開啟副檔名為 epub, mobi, azw*, kfx, pdf, chm 等多種檔案格式的電子書。   .可以對電子書做格式轉換(e-book format conversion)。   .內建的 E-book Viewer 有提供螢光筆劃記和註記(Highlights)功能。    .可供選擇的護眼暗模式(Dark color scheme;黑底白字)。    Calibre plugin [ Calibre plugins ]   . Ebook Translator plugin [ GitHub ]   . KFX Input Plugin (Convert from Amazon KFX format) ●  QTranslate  免費的文章翻譯軟體 [ 軟體網頁 ];特色: .複製PDF文字時,可以自動「移除換行字元」(需自行開啟設定)。 .使用時須連上Interne...

巴利語字典(Pāli Dictionary)和 IAST 國際梵語(天城文)轉寫字母

圖片
Pāli -English Dictionary (1) - 不必用到「變音符號」(without using diacritic)         這裡所列字典的特色在於,查字時都不必用到「變音符號」(without using any diacritic),僅使用26個英文字母即可。例如要查詢「āṇāpāṇa」(入出息)輸入「anapana」即可。 ● 《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by A.P. Buddhadatta Mahathera ;Buddha Vacana [ Online & Download ] ● 《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 Online ] ● 《Buddhist Dictionary - A Manual of Pali Terms and Buddhist Doctrines》by Nyanatiloka (三界智尊者)[ Online ] ●《A Pali-English Glossary of Buddhist Technical Terms》Ñāṇamoli & Bodhi (BPS, 2007). [ bp608s ]  ●  Pali Glossary for Bhikkhus Bodhi and Sujato - SuttaCentral  [ Online ] ●  GoldenDict-ng ;The Next Generation GoldenDict;免費的外掛式字典軟體 .網頁:[ GoldenDict-ng ];下載:[ Github ],其中 [ 6.7.0-GoldenDict.exe_windows-2019_20240505.zip ] 是免安裝版 。 以下是 GoldenDict-ng 外掛字典 資料庫: . Simsapa Dictionary Tool  [ simsapa · GitHub ]     直接下載:[ combined-dictionary-stardict.zip ], 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all ...

為甚麼要學內觀靜坐? - 李宇銘 博士

圖片
為甚麼要學內觀靜坐? - 李宇銘 博士 資料來源: https://leeyuming.com/whyvipassana/ 摘錄 [摘錄]首先需要減少外在環境干擾的因素之後,才能更深入的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所以在進行「內觀」之前,首先需要守一些戒律(例如吃素、禁慾、禁語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身心清淨,內心安定,才能更好的進行內觀。 [摘錄]去除自己的習性,最終得到解脫痛苦。… 痛苦,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各種情緒,憤怒、憎恨、埋怨、緊張、焦慮、沮喪、恐懼、嫉妒… 如果產生了「感覺——行為」的對應關係之後,這就植根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成為一般所謂無意識的反應,例如面對疼痛就產生憎恨的心,我們往往未必能夠察覺。 [摘錄]人世間的痛苦,並非在於我們有痛的感覺,而是在於我們的行為反應。如果面對疼痛的時候,我們能夠不作出反應(註記:「痛」但「不苦」),我們的心就能夠平靜,也不會對別人、對世界造成影響。這種「感覺——行為」的關係,課程中稱之為「習性」(習氣),也可以稱為Sankhara「行蘊」。… 如果能夠徹底去除這些習性,我們的人生就能夠得以「解脫」,不用做自己心的奴隸,真正掌控自己的心,內心得到真正的和平、和諧、快樂。 註記:以上兩段話很精闢的描述了「五蘊的連結方式」跟「習性」的關係。這段話裡面融會貫通了許多觀念,不只涵蓋修行修行,還包括「無我」。 [摘錄]貪愛就是我們的慾望… 面對痛苦很容易產生負面嗔恨,但面對一些舒服的感覺時,看似很正面,也容易讓我們出現貪愛… 這也是一種不平等的心。 [摘錄]在修習內觀的時候,所謂保持「平等心」,就是無論面對負面的和正面的感受,都只要客觀地去觀察它,不要給它任何評價而產生嗔恨和貪愛。這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之中不去生起這些感受,那我們就不再產生新的習性… 最終我們的內心就能夠得到徹底的清洗。 [摘錄]習性去除了後,我們就能夠以更客觀的心去看待自己的感受,看待這個世界。… 也可以更客觀地體察別人的痛苦。… 可以從別人的問題上反觀看到自己,從而產生出慈悲心、同理心,希望可以幫助他人。… 簡單來說,這就是當我們做好自己之後,我們才有能力去幫助人,希望別人好。

性空法師 (Ven.DhammadIpa) 的著作

圖片
 性空法師 (Ven. DhammadIpa) 的著作 性空法師 (Ven. DhammadIpa)  (圖片來源: 美國菩提學會 ─ 性空法師 ) ------------------------------------------------------------ [2023-02-26 更新]         如果您想要了解或學習 「純觀乘」或「止觀乘」系統的具體修習方法(實修),建議您前往閱讀本Blog的另一篇文章:「 帕奧.西亞多(Pa-Auk Tawya Sayadaw);止觀修行(Samatha Vipassanā Bhāvanā)的指導 」。因為在「帕奧.西亞多」教導的「止觀乘」,對「止」和「觀」有既全面又有系統的講解,能夠讓學習者獲得更完整的觀念。         這是因為當初(2021年02月)本人在撰寫「 性空法師 」這篇文章時,還只是「止觀乘」的初學者,並且僅只於書本的閱讀,並未親身實修。然而,如果您就是為了「 性空法師 」的著作前來,以下接著就是本篇原本的內容。 ------------------------------------------------------------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66到1873 年「錫蘭大辯論」

圖片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在「錫蘭大辯論 」 振奮了全國民眾對「上座部佛教」信心 「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1823 - 1890) (圖片來源: Life and times of Most Venerable Migettuwatte Sri Gunananda Thera | Daily News ) 歷史背景 - 斯里蘭卡佛教的興衰與轉變的契機         近代 在大乘佛教影響,以及殖民主義的統治下,維繫了兩千餘年的斯里蘭卡「上座部佛教」受到巨大挑戰,尤其受到英國殖民者的破壞和打壓。從16世紀起,基督教傳教士和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者曾試圖將斯里蘭卡基督教化,受到佛教徒的反抗。[ 斯里蘭卡佛教 - 維基百科 ]          十九世紀,在英國殖民政府鼓勵下,大量基督教傳教士湧入錫蘭,各式教會紛紛成立,協助英殖民政府建立學校,企圖以教育來間接廢除佛教。就讀這類學校較之佛教學校有更多特別優厚的權利,舉凡學費、假期、就業等,皆由政府輔助安排。一時之間,基督教人口暴增,錫蘭佛教受到嚴重威脅。很多佛教徒,甚至不敢公開自己的佛教徒身份。[ 中興錫蘭佛教的達摩波羅 - 星雲大師文集 ] [ 奧爾科特 Olcott - Pali 聖典 ]          在19世紀末,一項全國性的佛教運動爆發,有一位「上座部佛教」僧人「瞿那難陀」尊者(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挺身而出與「基督新教」進行公開辯論,讓民眾瞭解兩教教義的顯著差別和優劣,也讓民眾瞭解佛教的思想。這樣公開的辯論,從1866年到1873 年持續了七年,其間一共隆重舉行了五次。          最後一次是1873 年8月26、27兩日在「巴那都羅」(Panadura)的公開大辯論。「基督新教」方面在辯論的一天,就有來自各個教派的傳教士和神職人員,包括浸信會、衛斯理會等,從錫蘭島的各個地方湧入為他們準備的大房子裡,包括一位頗有名氣的東方學者給予協助。「佛教」則有大約兩百位「上...

馬哈希大師(Mahāsī Sayādaw)— Vipassanā(內觀、觀智)、「純觀乘」、「觀業處」修習法

圖片
馬哈希 大師 (Mahāsī Sayādaw U Sobhana) [圖片來自: Buddho.org ] 前言 [2023-03-06 陸續有更新]                   如果您想要閱讀《大念處經》,這部分的內容已拆分為單獨的一篇文章: 「 《大念處經》... 」,歡迎前往閱讀。         關於近 代緬甸上座部傳統所教導的Vipassanā(內觀、觀智)方法,較為有代表性的有馬哈希大師(Mahāsi Sayādaw)、葛印卡(S. N. Goenka)居士以及帕奧大師(Pa Auk Sayādaw)三位。這三位所教導方法的主要差異在於對「 止 」 和 「 觀 」 分配比重 的 不同,而共同點都是對於 「 無常 」 、 「苦」和 「無我」洞察的 「 觀智 」。資訊來源: Bhikkhu Analayo 〈 The Dynamics of Theravāda Insight Meditation 〉 ( 上座部觀禪的原動力 ) [ 中譯版 ];English [ PDF ]、[ HTML ]。       關於「止」、「觀」修練的「目的」和近代緬甸Vipassanā「方法」的簡要介紹,可參閱 Amadeo Solé-Leris (1926–2017;西班牙裔,英國籍;) 著作的英文書籍《Tranquillity and Insight》(BPS, 1992) [ To Get ] 的以下五章。 .Ch. 3. The Two Branches of Buddhist Meditation: Samatha (Tranquillity) and Vipassanā (Insight) . C4. Concentration, the Basis for Meditation;介紹: 預備定 ( 遍作定 )、 近行定、 剎那定和 安止定。 .Ch.  5. Samatha: Development of Tranquillity; 介紹:止。 . Ch. 6:介紹 Satipaṭṭhāna(念住,四念住) .Ch. 9. The Practic...